第222章(1 / 1)
一般当领队的人吧,自己平常出去探路时所携带的装备都是好东西,是以质量为主的,价格嘛自然也就高。我当时扔的那个睡袋就是花了两千五专门订做的呢,生怕出去扎营时冻坏了自己,其他人差不多也都是这个状况。
那个小个子队员说他在回来的路上也只捡回来这么多,自己实在是力量有限。现在这些装备的主人要是还想要回这些装备,他也不心黑,大家就按半价赎回这些自己的装备。赎回装备的钱咱们就当做探路的费用交给吕大哥,这样大家都不吃亏。不想赎回装备和没装备被捡回来的人就不用另外掏钱了,剩下的装备就送给吕大哥了,他爱怎么处理那就是他的事情了。毕竟大家几个小时之前还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的在山上挣扎求生呢,别因为一点小钱就伤了感情,今后大家还都得在户外这口大锅里继续一起抡马勺嘛,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啊。
他这一套江湖场面话一讲我们大家就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只能接受他的提议了。别忘了,这些户外领队和老驴靠什么撑场面啊?一是经验丰富认识的路线多,二是胆量大,三是体力好。可这后两条我们都比不过这个小个子,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同他争辩啊。刚才扔装备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体能都快到极限了,不扔装备真怕自己挺不过来啊。可人家呢,不声不响地捡起了这么多的装备。不说别的,这些装备光重量就一二十公斤呢,他等于后半程比我们多背了几十斤的东西走路,还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体能和安危,这素质和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啊。俗话说得好: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遇到专业能力比自己强的人,那不服高人就是有罪。更何况他又不贪财,要把赎回装备的钱都交给吕大哥,帮大家平息这场争端,那我们谁还好意思反对啊。这件事也就到此收场了,吕大哥最后拿到了一万多块钱,我们呢多多少少也算掏了点钱。
但这个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和两三个关系比较好的领队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就难免回想和议论起这件事了。别的问题我们还都能理解,但唯独有一点是我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那就是那个小个子队员的编织袋是从哪里来的呢?那种袋子一般在搬家或装被褥时还能偶尔见到,要不就是农村干农活的地方常见,但从来就没见过有谁带着那种袋子出去爬山的,因为它用不上啊!装东西有背包,打地铺有防潮垫,谁会带一个大编织袋去爬山扎营啊。但结合那天的情况来看,要想把大家扔掉的装备一次性带回来一大批,还真就得用那种大编织袋不可,用其它的东西都不好使。
难道……难道他能未卜先知?他能提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会扔装备?这……这未免也太神奇了吧。但所谓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他会带那么大的一个编织袋上山就一定是有计划和有考虑的,绝不会是一次莫名其妙的偶然。经过这么一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可怕的推测,恐怕那次探路活动本身就是一场骗局,是吕大哥为我们这些领队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为的就是骗我们的钱!
那里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路可以通进景区,他觉得自己探了一条死路花费无处着落,就干脆带着我们这些不知情的领队再走一次,等到我们坚持不住扔装备脱身之后,他再以我们这些扔掉的装备做为筹码管我们要钱。但他的这个计划和我们的推测都有一个回避不了的关键问题,就是最后那天的那场雨!
天气的问题那是谁也做不了主的啊,如果没有那场雨,我们绝大多数人是能坚持下来不用扔装备的。因为不下雨路就不会那么难走,我们回程的速度会快很多也会轻松很多的。难道吕大哥提前就知道会有那么一场雨吗?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啊。因为去之前我们这些领队也不是傻子,也都提前看过那一带的天气预报。毕竟常玩户外的人都会养成提前了解天气的习惯,尤其是经常带队登山入林的领队,谁还没有一点预测天气的小经验啊。我们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料到会有那么一场雨,而且那场雨不大不小刚好制造了足够的麻烦,又不至于真要了谁的命,这……这简直就是吕大哥的一场及时雨啊!
这么一考虑我们又有些动摇了,对于我们怀疑吕大哥的推测产生了动摇。难道是我们想错了?是我们脏心烂肺小人之心了?但除了这个推测我们又实在是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带那么大的一个编织袋上山呢?他但凡是换一条麻袋我们也不会这么起疑心啊,因为麻袋它不防水嘛,在雨中背着走路会越走越沉的啊!
所以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我们几个人都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吕大哥似乎比我们更懂天气,至少更懂那一带的天气,这样一想就能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了。这就像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打曹操,怎么打都占优势啊。因为他比对方更懂天气,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下多大,下多久。知道什么时候会起风,是什么方向的风,能刮几天。你说你要是遇到这样的一个对手还有信心继续战斗下去吗?
由此我们几个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但同时又多出了两个疑问。吕大哥的确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是我们比不过又得罪不起的家伙,但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耐还要来和我们这些无能之辈开玩笑呢?难道只为了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吗?这未免也太看得起我们了吧,没必要嘛,真的是没必要啊。他这能耐要是再修练修练都好直接去冰冻歧山啦。
另外他那个帮手又是谁呢?就是那个长得不高的小个子队员,像个矮冬瓜矬地缸,长得不高力气却不小,那个人又是谁啊?我们这些在一起经常玩户外的领队后来也到处打听了,似乎就没有谁认识那个人。毕竟当时负责捡东西出力气的人是他嘛,那个人的体能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真是比我们强了很多,明显高出了一个档次。这么两位各有特长的人又是怎么凑到一起的呢?就这个问题我是一直都没能弄明白啊,你说……”
“哎,对,师傅,转过前边那个拐弯你就可以停车了,我们就在那里下车。”红姐突然对司机范师傅说道,并且还边说边开始收拾起了背包。
这时我才发现我们的车又开进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似乎比刚才山下那个有景区大门的村子要小一些,但看样子也是有几十户人家的一个村庄。很多村民家门口都竖着农家乐饭店之类的广告招牌,看来这里也是很多自驾游游客常来观光和暂住的地方。
大巴车转过一排民房在一个小空场上停了下来,领队孤独招呼大家下车开始爬山。他冲先下车的虎子交待道:“虎子,你打头儿,别太快了,注意点速度,用不着拼命赶。”
虎子边下车边说道:“明白了,有事手台抄我,我到了山顶主动联系你。”
孤独又扭头对郎哥说道:“郎哥,怎么着,这次你还是在最后边帮我捡人吧,我走中队。”
郎哥点头说道:“行啊,没问题,听你的。”
我随着人群下了车,跟着前边的队员开始徒步。这个小空场现在显得空空荡荡的,除了我们这辆大巴车之外竟然没有其它的大巴车或中巴车停在这里,看来今天来这里爬山的大队伍应该只有我们这一支了。
小广场的尽头是一连串的石头台阶,我们沿着台阶向上走了几十米之后向右一拐就是一条水泥小路。我们沿着这条水泥小路前行了不到两百米就看到了一块蓝底白字的金属指路牌,上面有两个箭头分别指向了左右。左边箭头写着“索道入口”,右边箭头写着“登山步道”。指路牌已经显得有些破旧了,很多地方的漆皮都脱落了,但字迹倒还算清晰。
此时队伍中的一个女队员开口问道:“这里还有索道吗?是通向哪里的啊?是直接通到山顶上的吗?”
走在前边的红姐扬声答道:“对,这里以前有索道能直达山顶,但是现在景区都荒废了,索道自然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不过有些地方还能看见悬在半空中的索道座椅呢。”
一个男队员说道:“看来这个景区以前比山下的那个景区还要大啊,连索道都修了嘛,当初应该也花了不少的钱吧。”
“这倒是,这个景区应该是先期投入了不少,毕竟建一条索道也要不少的钱呢。”我顺口搭音地说道,“可这就荒废了不怕浪费吗?成本都收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