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杨戬之救甥风云(1 / 2)
在那云雾缭绕、仙音袅袅的天庭之上,玉帝高坐于灵霄宝殿之中,众仙臣分列两旁,气氛本自一片祥和宁静。然而,一则来自凡间的紧急密报却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波澜。
这密报呈递给玉帝,乃是关于那人间少年沉香的动向。沉香本是玉帝外甥孙,其母玉帝外甥女,因一段复杂悲情的过往,被囚禁于华山之下。而如今,二郎神杨戬竟不顾天条戒律,私自下凡,欲助其外甥沉香救母。
玉帝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悦。他深知杨戬此举,定是触动了天庭规矩。但念及杨戬往日功绩,又不忍即刻重责,便宣杨戬即刻上天庭回话。
且说杨戬,正于那华山之畔,全力协助外甥沉香破法救母。忽闻天庭召唤,心中一紧,却也只能暂别沉香,踏上云头,直奔天庭而去。
须臾间,杨戬来到灵霄宝殿之前,整理衣冠,恭敬而入。只见玉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威严,众仙臣皆眼含审视之意。
“杨戬,你可知罪?”玉帝声音洪亮,如钟鼓般在殿内回荡。
杨戬心中虽有忐忑,却仍坚定地跪地叩首:“臣知罪,但念及甥儿沉香救母之切,臣实不忍见此惨状,故而擅自下凡相助。”
玉帝冷哼一声:“你身为天庭重将,当知天条森严。沉香救母,乃其孝道使然,但亦应循天规天理。你此番私自下凡,扰乱阴阳秩序,该当何罪?”
杨戬低头:“臣愿一力承担,但求陛下看在臣往日苦劳,且此次亦是因情所迫,从轻发落。”
玉帝沉吟片刻,道:“念你往日镇守灌江口,守护天庭安宁,屡有战功,此次便不予重罚。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需受三百天雷击顶之刑,以为警示。”
杨戬听闻,心中一凛。天雷击顶,乃极为严酷之刑,纵是他法力高强,也难免皮开肉绽,法力受损。但他深知此时不可再辩驳,只得领命:“臣谢陛下不杀之恩,愿受此刑。”
就在杨戬领罚之际,忽有仙班闪出一人,乃是太白金星李长庚。他上前躬身行礼,对玉帝进言道:“陛下且息怒。杨戬此举虽违天条,但其情可悯。沉香救母,本就是孝义之举,若天庭一味苛责,恐寒了天下孝子之心。况且,杨戬法力高强,若能加以引导,使其明白天规天理之重,日后必能为天庭效力。望陛下三思。”
玉帝闻言,微微颔首。太白金星素来以智慧和仁慈闻名天庭,他所言之有理。玉帝思索片刻后,道:“既如此,那便改罚杨戬思过千年,于灌江口好生反省天条律法,不得再妄自下凡干预阴阳之事。若千年后仍有悔过之心,且法力精进,便许其重回天庭效力。”
杨戬听闻此判,心中稍安。虽千年思过之期颇长,但至少保住了性命与法力根基。他再次叩首:“臣谢陛下隆恩,定当于灌江口好好思过,不负陛下厚望。”
随后,杨戬辞别玉帝与众仙臣,踏上云头,往灌江口而去。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此次受罚,皆因他一时心急,欲救外甥而触犯天条。他暗自发誓,定要在这千年思过之中,深刻领悟天条之威,日后行事,定要更加谨慎,不负天庭所望。
回到灌江口,杨戬闭关思过。他于那洞府之中,日夜参悟天条律法,修炼法术。时光悠悠而过,百年、二百年、五百年……
而在人间,沉香救母之事仍在继续。沉香自杨戬离开后,独自面对重重困难。他知晓天庭对杨戬的惩罚,心中愧疚不已。但救母之志未曾消减,他四处寻访高人,苦练本领。
一日,沉香听闻终南山有一位隐居的得道仙人,法力高深莫测,或许能助他一臂之力。沉香不辞辛劳,奔赴终南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那位仙人。仙人见沉香一片赤诚孝心,被其感动,决定助他。
仙人传授沉香一门独特的法术,可破华山封印。但此法术凶险异常,稍有不慎便会灰飞烟灭。沉香却毫不退缩,日夜苦练。
转眼间,数百年过去。沉香已在终南山中将那门法术练至炉火纯青之境。他望向华山方向,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他告别仙人,踏上拯救母亲之路。
此时的华山,封印依旧坚固无比。沉香来到山下,运转法力,施展所学法术。一时间,天地变色,风云涌动。华山周围的山石草木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撼动。
然而,就在沉香即将破开封印之时,天庭忽有所感。玉帝得知沉香在凡间闹出如此动静,大为震怒。他立刻派遣天兵天将下凡捉拿沉香。
天兵天将气势汹汹地来到华山脚下,将沉香团团围住。沉香毫不畏惧,他手持神兵,与天兵天将展开一场激战。但毕竟天兵天将众多,且法力深厚,沉香渐渐陷入困境。
正在这危急时刻,一道金光闪过,杨戬悄然出现。虽他仍在思过之期,但念及外甥身处险境,不忍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