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无法达到他的预期(1 / 2)
家禽的饲养历史源远流长,传说中夫差因西施偏爱鸡鸭,特意建造了“鸡陂”和“鸭城”来饲养这些家禽供她食用,这开创了专业养殖场的先河。
吴国在前一年刚刚战胜越国,朱樉对于在这个混乱的时间线中,西施是否已经进入吴国宫殿,以及鸡陂、鸭城是否如期出现,心中并无把握。
他并不排斥占据夫差的“首创”,只是为了解决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随着冬季的临近,虽然朱樉的计划中已经将普及火炕列为优先解决的事项,但这只能解决室内的保温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温暖”的问题。
由于今年的粮食税极低,即便是最贫困的家庭,存粮也足以支撑到冬小麦的收获。
只待明年小麦收获后,再由农民指导种植稻粟,朱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百姓温饱问题中的“饱”问题便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温暖”的问题解决起来颇为棘手,麻布虽然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但即使穿上三四层,也难以抵御冬季的寒风。
在没有找到棉花之前,动物的毛皮是最佳的保暖材料,遗憾的是周地的养殖业已经衰败,家中还有毛皮的,大多数也是“祖传”的。
经过深思熟虑,朱樉决定将发展养殖业放在仅次于耕作的重要位置。
羊的皮毛本是最佳选择,但仅凭周地目前的数量,要发展起来实在需要太长时间。
大量购买虽然是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由于财政紧张,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他只能将目光转向家禽。
与皮毛相比,禽类的羽毛也是非常好的保暖材料,细小的羽绒可以制作出轻盈如无物的羽衣,大羽毛可以用来制作箭羽,其他羽毛去掉硬杆后,也可以用来制作冬衣。
家禽的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在当前情况下大规模发展。
虽然今年已经来不及了,但只要规模扩大,明年大部分人只能躲在屋内过冬的情况必将得到极大的改善,那么他冬季可以使用的劳动力就会更加充足。
朱樉目前的所有工作重点都放在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上,与农业有许星这样的专家指导不同,他完全可以放手不管,养殖则完全要靠自己。
尽管周王室之前也有一些相关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传统的技术实在太过落后,无法满足朱樉“四化”的要求。
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研究起自己完全陌生的大规模养殖技术。
幸运的是,他有着相对完备的基础知识储备,虽然一切从头开始,但在不断的摸索、验证和与略懂养殖的那些人频繁的交流下,进展还算顺利。
经过十天的努力,专业的孵化温房建立起来,二十一天后,第一批用于验证的十只小鸡破壳而出。
由于目前众人皆晓遵循农耕指导能显著提升产量,只需遵循社正的规划耕作便能衣食无忧。
因此,朱樉精心挑选的养殖专家并不积极,他们总是心系社内庄稼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