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1 / 2)
天气越来越热了
心情朝堂清明政令畅通,但百姓似乎不是很关心
整肃朝堂效果显,
朝堂清明政令达。
私访民间问百姓,
百姓只管吃和穿。
今儿个,梅卫道那案子可算彻底了结了。刘文海把奏折呈到跟前时,我心里竟空落落的,丝毫没了那股子畅快得意劲儿。
缓缓展开奏折,好家伙,上头桩桩件件,详尽地罗列着梅卫道、梅千华、梅良之三人的滔天罪行。勾结外国势力,视人命如草芥,桩桩都令人发指。瞧着这些,我心里五味杂陈,最终朱笔一挥,批下了梅卫道斩立决,梅千华斩立决,梅良之斩立决。
处决他们三人那天,我实在提不起兴致去观刑,便吩咐太子戴寿宁替我走这一遭。而我自己,独自窝在御书房,身旁还坐着杨易文那老狐狸。
杨易文一开口,就跟往常一样,直接切入正题:“陛下,您看这风闻言事,是不是也该缓一缓了?”他说这话时,脸上挂着看似平和的笑容,可我总觉得他眼底藏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我似笑非笑地瞧着他,眼神里满是玩味,故意慢悠悠地,还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回他:“怎么?莫不是杨家藏着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怕被这风闻言事给抖搂出来了?”一边说着,我的眼睛可死死盯着他,就盼着能从他脸上捕捉到哪怕一丝异样。
杨易文听了我的话,不慌不忙,脸上的笑容依旧,像是什么都没被戳中似的,悠悠说道:“陛下一路风雨走到今天,这其中艰辛,臣心里清楚。不过,臣可听说,当年太子殿下在南宋潭州,可还有些不太光彩的事儿呢。”
这话一入耳,我的心猛地一沉,脸上的笑容差点就挂不住了。好家伙,这老东西是在给我敲警钟呢!我暗自琢磨,他杨家到底有啥底气,敢在这时候跟我掰手腕?
但我毕竟是历经风浪的,很快就稳住了心神,脸上依旧堆满笑容,不过这笑容里可多了几分审视:“太师这话什么意思?有话就直说,你这样拐弯抹角,朕可容易多想。”
杨易文大概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微微一怔,紧接着脸上的神情立马变得恭敬起来,身子也微微前倾,一副诚恳的模样:“陛下,臣对您绝无冒犯之心。臣只是觉得,陛下推行风闻言事,本是为了整肃清流,扫清国策推行的障碍,这想法自然是好的。可要是做得太过火,怕是会动摇朝廷的根基啊。”
“朝廷根基?朕都让你有话直说,怎么还吞吞吐吐!”我眉头微微皱起,脸上的不耐烦愈发明显。这杨易文,平日里看着精明干练,今天怎么说话这么不痛快,真让人着急。
杨易文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接着说道:“梅卫道那帮清流,虽说犯下大罪,死有余辜,但他们也不是傻子。您想啊,他们为啥要干出弹劾占姜王这种离谱的事儿呢?臣就说这么多了,剩下的,实在不是臣能随便议论的。”
听他这么一说,我陷入了沉思。这群清流弹劾戴灵汐这事儿,确实透着古怪,值得好好琢磨。看来这杨易文知道不少内幕,他不肯多说,估计是想明哲保身。这么一来,他话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难道是戴寿宁主政期间,被这些清流抓到了什么把柄?
我抬起头,深深看了杨易文一眼,眼里满是感激:“太师深谋远虑,当真是我朝的大功臣啊。”杨易文见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识趣地起身告退。
杨易文前脚刚走,我后脚就立刻召见了高敬之。高敬之一进御书房,行完礼,我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这次风闻言事,你们保皇司肯定收集了不少消息吧。有没有关于太子的?”问这话的时候,我的眼睛死死盯着他,不放过他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高敬之听到我的问题,脸色瞬间变了变,不过他反应倒也快,很快就镇定下来,回道:“确实有,不过臣还没去查。”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有些闪烁,不敢跟我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