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256章 :年岁无缘不渡

第256章 :年岁无缘不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于家翟家反正就是那仨,也进入了年前的准备状态。

有人说地方越小越穷,年味儿越稠越浓,对于重生后第一次春节,翟达也是饶有兴趣。

在卢薇的辅助下,贴了对联。

在窗上粘上于晓丽亲手剪得的窗花,据说是从外婆在世时手把手教的,可惜于女士学艺不精,就会剪两种。

一个“春”,一个“囍”。

三人一人一条围裙,一副口罩,将三毛小区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连洗手间的地砖缝,都用旧牙刷撸了一遍。

哪怕开春后于女士就打算买个新房,但这里也依然是家的唯一的符号。

至于和卢薇的感情,这段时间只能说是沉浸在温柔中,每天尝试各种“新口味小木头”。

当然,因为于晓丽的存在,没有什么巨大突破。

对此翟达并不着急。

早已经是确定的形影不离,翟达若是心急,又何必等到此时

是哈城的床不软么还是哈城的暖气不暖

老妈在身边,没必要猴急,相反翟达还觉得应该珍惜这段独特的时光。

等回了哈城,有的是机会“巨大突破”。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东阳县的年味儿也越来越足,走到哪里都有卖年货的大喇叭,最热闹的是烟花爆竹摊位。

哪怕是09年,大城市也开始管控烟花了,但小县城却随便放。

翟达预算充足,大手一挥,从最贵的“万春来贺”就来了两,剩下的也没少拿,属于报复性消费了。

另外楚翔作为乌托邦里组织活动的一把好手,还真的成功撺掇了一个除夕夜的“第二场”。

所有人约定,等到各家年夜饭结束后,一起去洛川路99号。

楚翔已经联络了一家春节营业的火锅店,那边能把桌子、炉子、锅子、料子都准备好,一起送过去。

随着准备越来越充分,每个人都对那一天充满了期待,势要一直熬到天亮,把酒言欢

1月25号,大年三十,除夕。

上午,一家三口拎着大包小包,哼哧哼哧的来到了东阳县公墓。

翟达最累,大箱子“万春来贺”被一路抱到了公墓山腰,箱子上还放着五千响的大盘子鞭炮。

加起来三十多公斤了,饶是翟达体力久经考验,也是浑身冒汗。

半路上,翟达甚至偷偷带上了【极限护腕】,好利用“阳光下强化氧合”的效果喘口气。

对于扫墓,各地的规矩都不太一样。

有些是年前,有些是年后,但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对亲人的祭拜会迎来高峰是肯定的。

无论是形式化的家庭活动,还是真的有思念诉说,与夏天来的时候完全不同。

那日烈日当空,寥寥无几。

今日冷风萧瑟,摩肩擦踵。

只是人一多,垃圾就多,墓园人手不足,许多祭祀痕迹都来不及收拾,乱糟糟的。

终于抵达了第一站,于晓丽掏出帕子,为“翟志鸿”的墓碑擦拭。

卢薇摆放祭品,清理香炉。

翟达在不远处,拥抱太阳。

岔气了

“过年了,来看看你,这日子过的真快”

于晓丽习惯性念念叨叨,这被她认为是扫墓一定要有的过程,也是“仪式”以以外“感情”的体现。

烧纸谁不会。

但这次却有不一样的声音,卢薇一边摆放祭品,一边小声道:

“叔叔,这是桔子可甜了。”

“这是于老师包的饺子猪肉冬笋馅儿的。”

“叔叔,这是酥糖,新年快乐”

于晓丽听着听着,开心的笑了。

翟志鸿的墓是第一站,之后是颜静雯女士,最后则是外公于立华。

翟达站在墓碑前道:“外公,我去哈工大了,上了一学期,感觉挺好的遇到了你的朋友,查到了你的档案对了,还去京北了一趟。”

“现在,咱们祖孙都是参加过国家大项目的人了。”

“最后有幸见到了钱老,我不知道您当年有没有打过交道,大概率是没有”

心里最后默默补充道:“抱歉外公,自行车给我融了不过不亏下次开来给您看看”

最后三人叩首后,翟达看向扛了一路的烟花和鞭炮。

于晓丽道:“大礼花白天放就只有响声,太浪费了。”

翟达无所谓道:“偶尔奢侈一把,家里还有。”

四处看了看,瞄到一处树少的空旷水泥地,翟达哼哧哼哧抱过去,准备先放鞭炮,再放礼花。

结果好不容易将鞭炮展开,盘成了三大圈,准备掏出【迷情打火机】点燃。

(括弧—装备效果已关闭)

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大爷走了过来:“这里不让放炮啊。”

翟达僵在地上然后震惊的抬起头:“啥”

于晓丽也不愿意了:“往年不是都有人放么轮到我家就不让了”

保安大爷:“这是今年的新规定!冬天容易着火。”

“以前不容易着火”

“非得着了才行啊,这不是防范么!”

翟达站了起来:“大爷,我上山的时候你就在路口吧扛上来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你丫的倒是提前说啊!现在我内搭都湿了全是汗,你和我说不让放

“山下我还听到鞭炮声呢!不然也不会扛上来!”

“那是没抓到,你们这不是抓到了么”

翟达:好好好这么玩是吧,随机挑选倒霉蛋是么

默默打开了【纯金秘密手杖】的效果,正要开始一场嘴遁,于晓丽从口袋掏出一张十块钱,一脸嫌弃的递过去。

显然已经洞悉了问题的核心本质。

大爷手快如残影,翟达都没看清钱已经进了口袋:“这样,来一趟也不容易,你这鞭炮太长了,剪一截,放一半儿,我这钱不白收,一会儿还得回来给你们扫地。”

这充分证明了,【装备】有时候没有十块钱来的方便

开挂的有时候不如开票的。

大爷说完就走了,翟达看向于晓丽:“怎么说剪一半”

于晓丽翻了个白眼:“剪什么剪,他数学这么好,还能数清楚是2500还是5000”

十几秒后,山上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之前几处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多付十块钱。

结束的比想象中的快,感觉一分钟都没

小木头:“2350-2400之间。”

翟达:“什么”

“炮响。”

翟达深呼吸了一口气,沉默了许久:

“走吧回家准备年夜饭。”

“礼花呢”

“我扛回去”

————————

夜幕降临,春节的除夕夜

整个东阳的街道人都少了许多,小县城没那么多娱乐,和家人一起渡过今夜才是大多数的选择。

家家户户,灯火万盏如烛。

岁岁年年,喜乐千载同沐。

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被赋予了太多意味,如同所有节日的“聚合体”,但无论哪个时代,亲情、血缘、宗族都是最核心的主旨。

但就像艳阳无法覆盖每一处阴影一样,总有角落,越是佳节,越冷清。

东阳县福利院,李惠芬忙活了一整天,为十个孩子们准备了四菜一汤。

红烧肉、煮大虾、炒腊肉、炒菜苔、韭菜鸡蛋汤。

哪怕是福利院,过年也得吃点好的。

不过大虾每人三只,无论大小。

因为听说今晚县里会放烟花,所以他们特意将桌椅都搬到了院子里,就连那台医院淘汰的电视机也被抬了出来。

插上电,立起天线,播放着春晚的画面。

几大盆菜被放在长桌上,一旁还有许多饮料,翟达走后李惠芬就都收拢了起来,如果不管着,一天就能全嚯嚯完,那些孩子会直接当水喝。

每人端着餐盘打饭,然后领两瓶饮料,一把糖果,然后坐在院子里看电视,嗑瓜子,直到响起“难忘今宵”再赶去睡觉,这样的流程李惠芬很熟悉,年年如此。

偶尔会有爱心人士、单位来慰问,但那都是白天或年前的事儿,到了除夕夜当晚,总归是这么个光景。

唐小葵排队不积极,沦落到最后一个打饭,李惠芬多给了她一点肉:“来了后没一天好好吃饭的,今天多吃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