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15章 流言升级,刘备先被吓住了(求票)

第215章 流言升级,刘备先被吓住了(求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收好处?

吴懿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有些气急败坏,呼问道:“张司隶,我何时收了燕王的好处?你怎能冤枉我?”

张飞呵呵一笑:“吴懿,你也别不服气。若你未收燕王的好处,又怎事事都偏向燕王?

我不过去了趟长安,江陵城就流言四起,看似伪魏的细作在散布流言,实则是江陵的公卿百官欺负太子年幼无威。

你身为皇后的胞兄,太子的亲近之人,不为太子谋立威望,却一直想着让太子忍让,何其愚也?只要太子有了威望,不论是燕王还是公卿百官,谁敢暗生事端?

你也是善谋之人,岂能看不清太子如今的处境?除了你收受燕王好处,我想不到你会积极为燕王说话的理由。”

刘禅此刻,心中已经乐开花了。

本还想着,要花更大的精力来辩驳吴懿,没想到张飞一来,直接就合乎了心意。

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曹丕只是用了个流言计,结果在刘封将计就计下,流言计变成了阳谋计。

一个哪怕刘禅明知道曹丕在故意使坏都会因此上当中计的流言计,继而让刘禅生出要亲自去宛城督军与刘封争功的想法和行动。

虽然与曹丕最起初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同样也起到了离间的效果。

这就是刘封浑水摸鱼效果。

不直接破掉曹丕的流言计,就只将水搅浑,让曹丕觉得流言计虽然没能完全达到想要的效果但又有新的便宜可占。

只要曹丕贪,曹丕就得上钩。

而眼下。

曹丕还没咬钩,张飞先咬钩了。

出兵机会,不容错过,必须珍惜。

至于刘禅与刘封“相争”,张飞已经自动抛之脑后。

就如方才那句“只要太子有了威望,不论是燕王还是公卿百官,谁敢暗生事端?”,只要威望足够,还怕震慑不了旁人?

吴懿此刻已经无法辩驳了,只能抬出吴皇后,道:“张司隶,我是奉皇后之命来劝太子的。”

张飞直接反驳道:“皇后可有说过,不让太子出兵?”

吴懿语气一僵:“.没有。”

随后。

吴懿颓丧的低下头。

皇后是不能干涉军国大事的,张飞这么问就一个意思:若吴懿说皇后有说过,那皇后就是在干政。

涉及到皇后干政了,那这性质就变了。

刘禅趁机抚掌:“有三叔在,小侄无忧了。”

听到刘禅这声“三叔”,张飞的心头如抹了蜜儿一般,不由哈哈大笑:“太子放心,此战我听你指挥,一定要让你胜过燕王,让公卿众臣都不敢小觑你。

这次就不要带尚书令了,免得又有人闲言碎语称太子是靠尚书令才立了军功。”

吴懿咬着牙,又劝:“张司隶,若无尚书令出谋划策,谁能为太子参军助太子调兵遣将?”

张飞嘁了一声:“又不是只有尚书令才能出谋划策!更何况,太子亦有调兵遣将的本事,何须尚书令前往?

且太子去了宛城,江陵还需尚书令统理百官,太子心中自有计较,你无需担心。”

吴懿无奈。

只能起身离去。

待得吴懿离开,张飞的脸色又变得冷峻:“太子,你和燕王到底怎么回事?”

张飞只是想进步,不是傻。

支持刘禅出兵和询问刘禅刘封的关系,是两码事。

一码归一码。

刘禅拍案“忿忿”:“孤为太子,岂能不如燕王!”

张飞头皮一麻,还装呢。

“太子,吴懿已经离开了,你都唤我三叔了,难道还要连我一起骗?”张飞示意刘禅说真话。

刘禅没忘记刘封的叮嘱,坚决不承认在骗张飞,反问道:“竟连三叔也不信小侄?

小侄知道,父皇一直都很喜欢燕王,若不是怕立燕王为太子会离散人心,小侄肯定是当不了太子的。

小侄不过一庶出,养在母后膝下才勉强占了个嫡子位,燕王又不想坏了父皇中兴汉室的大计,故而放弃了与小侄争执太子位。

父皇在时,燕王不会觊觎太子位;可一旦父皇仙逝,燕王又岂会没有想法?以前燕王只是将,也没有封国。

如今不同,父皇不仅将新城郡划给了燕王暂代为封国,更是以燕王为扬州刺史、江淮都督,孙权的那几万大军及麾下文武都归燕王调遣。

换而言之:如今的燕王,已经实际上取代孙权成了新的吴王,新的江东之主!而小侄只是个没有军威的监国太子!

假以时日,燕王破了寿春,又北上徐州,就有了西楚霸王的基业,强盛之势,无可匹敌,今后再横扫北方,北方士民是奉燕王为尊还是奉小侄为尊?

今后燕王若有骄矜之举,小侄是惩戒还是不惩戒?若是惩戒,小侄就是刻薄寡恩忘了燕王的功劳;若是不惩戒,又与历朝以来外戚专权有什么区别?

三叔,这一次,小侄必须立下大功,而且一定要抢在燕王夺取寿春之前,先一步拿下鲁阳和许县!

只要小侄有了威望,就能镇得住燕王和公卿百官!”

刘禅“斩钉截铁”,说得仿佛跟真的似的!

虽然是有意骗张飞,但刘禅这话也是刘封教的。

君王一定要有威望,这一直都是刘封坚持的观点,故而才会想方设法的助刘禅提高威望。

让刘禅带着诸葛亮等人北伐陇右如此,这次让刘禅去宛城也是如此,目的都是为了协助刘禅提高军威。

刘封虽然也要权,但更侧重于名。

故而刘封会一心致力于军争,力求能早日灭掉曹魏中兴汉室。

然而刘封毕竟也是个人。

是人就可能有意外。

或许刘封的气运会让刘封尽可能的规避意外,但谁也说不准刘封会不会忽然阵亡或病逝。

万一中道崩殂而大业未成,刘禅又没有足够的威望震慑文武,又让某个叫谯周的对刘禅贴脸输出“仇国论”。

到了最后,又是三家归一晋,让世家门阀摘取了最后的胜利果实,刘封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狡兔尚且三窟。

一向多狡诈的刘封自然也不会例外。

若刘封的气运能让刘封活到统一,自然是最好的;若活不到,刘封也是需要继承人的。

毕竟。

刘封也快四十了。

张飞听得将信将疑,又见刘禅一脸的“真”,不由暗暗疑惑:难道,真是我多心了?

另一边。

吴懿再次来到燕王府,将刘禅欲亲临宛城且张飞也支持出兵一事告知刘封,希望刘封能单独宴请刘禅。

吴懿还没放弃劝和的心思。

却不料。

刘封却是勃然变色:“孤在前线舍身忘死,后方却有人冤枉孤有异心,太子酒后醉言孤本不欲计较,你现在还想让孤单独宴请太子?

你的意思,孤还得向太子赔罪?吴懿,你是在羞辱孤吗?”

吴懿脸色大变,连忙解释道:“燕王殿下,我不是这个意思。”

刘封却是听也不听,甩袖转身:“孙虑,送客!”

孙虑按着剑柄,向吴懿一请手:“都亭侯,请吧!”

看着背过去的刘封,吴懿“唉”了一声,顿足而去。

孙虑随即将大门关紧,又小跑回来,脸上充斥了疑惑:“殿下,太子要亲临宛城,你不劝吗?”

刘封回身来到石桌坐下,轻笑:“为何要劝?太子想去宛城,就让他去好了。”

随后,刘封又自怀中取出帛书递给孙虑,吩咐道:“按照孤的话术,你安排些人手,去城内散布消息。三日之内,孤要让帛书的内容,满城皆知!”

孙虑疑惑的打开帛书,扫了一眼内容,惊道:“若是这样传,殿下与太子不和的流言岂不是更猛烈了?”

刘封呵呵一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太子不服孤,决定亲临宛城,进讨鲁阳!瞧,多么美妙的‘内讧’啊!”

孙虑似懂非懂。

挠了挠脑袋,遂领命去安排人手。

随着刘封的推波助澜,一时之间,江陵城的流言升级,就连刘禅在皇后的夜宴中酒后失言的话,都被“无心”泄露。

而这个时候。

又有人发现本该被遣返回蜀地的李邈,竟然还在城外。

根据李邈的仆人称:李邈只是在城外度假躲避风头,风头过了依旧会受到刘禅器重,未来前途无量,官运亨通。

这又加剧了刘封和刘禅不和的流言。

随后又有人传出:张飞在大殿上“舌战群儒”,力挺刘禅亲临宛城,进讨鲁阳。

刘禅也力排众议,不顾公卿大臣的劝阻,决定以尚书令法正镇守江陵,张飞黄忠为大将,费祎、董允为参军,李严督运粮草,引荆州三万大军入宛城。

同时又令关兴关平为偏军牵制平春义阳的于禁司马懿。

伴随着“太子欲与燕王一较高低”的消息在江陵城扩散,刘禅在江陵城外祭天,誓师北伐,一副“不胜不返”的汹涌之势。

长安。

得知消息的刘备,骇然而起。(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