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94章 雍凉攻略,刘备刘封镇长安(加更)

第194章 雍凉攻略,刘备刘封镇长安(加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待糕点分食完毕,程畿和郭攸之识趣的来到亭外,只留刘备父子三人在亭内。

“如今长安已得,公仲下一步有何打算?是返回新城,还是留在长安?”刘备问出了来长安前就在考虑的问题。

长安虽得,雍凉未平,还也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在长安主持大局。

彻底平定雍凉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曹丕也不会坐视刘备平定雍凉,必会从中使绊子。

否则雍凉一定,刘备兵叩潼关,那可比昔日的马超韩遂及凉州众军阀兵叩潼关更具威胁!

换而言之。

今后汉魏在短时间内虽然不会有大战,但在雍凉境内会小战不断。

不过。

想留在雍凉的人也不少。

如马超、孟达、魏延,都有坐镇雍凉的想法。

刘备麾下能打的不只刘封一个,想立功的更不止刘封一个。

不过。

相对马超、孟达、魏延,刘备更希望刘封能坐镇长安。

刘封不仅是燕王,还是车骑将军,也是刘备最善战的儿子。

刘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表达了态度:“不论父皇让儿臣去往何处,儿臣都不会有异议。于儿臣而言,长安新城皆可,一切都以父皇的战略意图为核心。”

刘备不置可否,又看向刘禅:“太子以为,应让燕王留在长安,还是返回新城?”

刘禅沉吟片刻,道:“如今曹真尚在池阳窥伺,潼关亦是如鲠在喉,非兄长不能定雍凉。故儿臣以为,可暂让兄长留在长安,以督雍凉军事。”

刘备轻抚短髯,又道:“长安乃旧都,若留燕王在长安,或会令士民心疑。”

刘禅敛容而道:“自古以来,君贤则士民不疑,君疑则士民心疑,只要父皇不猜疑兄长,士民又岂会心疑?

正因为长安是旧都,所以才不能再让曹逆夺回。儿臣亦以为,伪魏群逆,无人能在武略上胜过兄长,有兄长坐镇,长安方可稳如泰山。”

问刘封,是问刘封的态度。

问刘禅,是问刘禅的态度。

两问结果,皆令刘备惊喜。

尤其是刘禅的回答,已隐隐有了“贤君”之风,这让刘备更是欣慰。

自古以来的帝王术,就常有君王故意养奸臣与忠臣良将相斗。

只因忠臣良将声望高,君王想除掉忠臣良将时又不能直接下场,否则有损君王的名望。

可让奸臣下场那就简单多了,等奸臣除掉了忠臣良将,君王再出面惩治奸臣,既收获了民心,又顺利除掉了想除掉的忠臣良将。

不过。

玩这种帝王术的君王,也不是人人都能玩的。

玩得好的,那叫雄才大略汉文帝。

玩不好的,那叫亡国傀儡汉献帝。

因此对于大部分君王而言,有没有帝王术不重要,够贤明才重要。

只要够贤明,就有机会出现如“诸葛亮”一般的贤臣愿意赴汤蹈火。

刘备欣慰的,就是刘禅有自知之明,既然玩不了权术,那就玩真诚。

听了刘封和刘禅的回答,刘备心中也更坚定了要留刘封在长安的想法。

随后。

刘备又看向刘封,直接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倘若朕留公仲在长安,公仲以为如何?”

刘封笑道:“儿臣自问在武略上,无惧伪魏,不论是曹真还是张郃,儿臣都视之如草芥。

只是儿臣虽擅武略,但不善文治,雍凉又地域广阔,族群复杂,需要深谙文治的大才相助。

不知父皇可愿让丞相在长安待上三年?”

虽然早料到刘封会要人,但刘备没想到刘封要的是诸葛亮,而且一要就是三年!

“丞相怎能在长安待上三年?不仅丞相要跟朕回江陵,尚书令也得跟朕回江陵。丞相本就诸事繁琐,怎能事事都让丞相劳累?”刘备眼一瞪,显然想到了刘封将宜都、新城、襄阳三郡钱粮赋税给诸葛亮统筹管理的事。

刘备能猜到刘封的想法:诸葛亮将军事以外的都管完了,刘封只负责打仗。

从内心上讲。

刘备也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在江陵将军事以外的都管完了,刘备也只需要负责去想怎么北伐中原。

现在。

刘封却想将诸葛亮留在长安待三年?

三年!

刘备去哪里找第二个诸葛亮来替代没有诸葛亮的三年?

刘封摊手:“父皇,儿臣不善文治。”

刘备顿感头疼。

家业大了,人才不够用了。

刘备麾下虽然人才也有,但大部分都是严重“偏科”,压根找不到第二个如诸葛亮一般的全才。

哪怕史载是与诸葛亮并列“蜀汉四相”的蒋琬、费祎和董允,也只是沾了诸葛亮的光才并列。

见刘备扶额。

刘封又道:“父皇,那凉州刺史孟建,乃是丞相好友。若有丞相在,或许凉州能不战而定;若只有儿臣,就只能武力强取凉州了。

更何况,荆州方面,如今也不会有多少战事,让尚书令返回就足够了,用不着让丞相也返回。”

见刘备的眉头越来越紧蹙。

刘封又道:“其实还有个方案,父皇不妨听听。”

刘备哼了一声,语气比方才有些急促:“什么方案?”

刘封嘿嘿一笑:“太子,可在江陵监国;父皇,可在长安颐养。”

刘备瞪大了眼睛:“这就是你的方案?”

好!好!好!

刘备没想到的是,刘封不仅要让诸葛亮在长安待三年,还要让自己也待在长安。

你堂堂燕王,就啥都不管只顾打仗?

刘封言辞凿凿:“父皇方才问太子,长安是旧都,若儿臣在长安,或会令士民心疑。

太子的回答虽有贤君之风,但并不能让士民不起疑心,倘若再有伪魏故意陷害儿臣,士民就更会心疑了。

为了令士民安心,为了不让伪魏有机可乘,也为了让洛阳的曹丕惊惧,父皇留在长安,方为上策!

假使今后能夺取潼关和函谷关,父皇也就能正式迁都了。

父皇年龄大了,总不能江陵长安来回折腾,儿臣听闻未央宫冬暖夏凉,虽然因战乱残破,但只需修缮后就能居住,正适合父皇颐养。”

这段时间。

刘封也考虑过,长安到底应该由谁来镇守。

若让刘禅来镇守,以刘禅的武略,即便有诸葛亮相助也未必能平地雍凉以及挡住曹魏的反扑。

若让刘封来镇守,武略倒是够了,可没了诸葛亮,刘封就得分心去想钱粮赋税,韩信平天下都有个萧何在后方,刘封不敢自比韩信,自然也不希望后方连个萧何式的人都没有。

再加上刘封独镇长安可能会引起的流言等等,也会影响平定雍凉的进程。

因此。

刘封在综合各方面考虑,得出了“刘备坐镇长安,诸葛亮治雍凉,太子江陵监国,刘封雍凉扬武”的整体方案。

反正刘禅也不是第一次监国了,轻车熟路。

让刘禅监国,刘备跟刘封一起待在长安,也能安稳人心。

不论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一旁的刘禅,也是愣住:我又要去监国了?

惊愕归惊愕。

刘备低头认真思考刘封的方案。

刘封的理由虽然不太充分,但也给刘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兹事体大,朕得与丞相和尚书令商议。”

刘备没有立即给予答复。

刘封的方案与刘备一开始的想法是相悖的。

本想让刘封坐镇长安,结果绕老绕去,反成了刘备得亲自坐镇长安。

刘封呵呵笑道:“军国大事,肯定要与丞相和尚书令商议的,父皇也可去信大将军,问问大将军的意见。大将军是河东人,或也有机会返回故里。”

刘备再次瞪了刘封一眼。

一个丞相还不够,连大将军也想留在长安?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