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48章 悟佛性不执本心,明大道即离识障

第48章 悟佛性不执本心,明大道即离识障(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上师回答说:“所有让你困惑的障碍,是六根于妙心已成迷障。这些障碍就像得了眼病的人,会看到空中有花一样,其实并不真实存在。菩提内心妄出的六根就好比是眼病,而那些内心清明、不执于六根作器表象的人、已经悟道的人,看待世间万物,都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菩提真相以及菩提真真如智慧,这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如果你能不被表象迷惑,那么看到障碍时,反而能从中领悟到事物的菩提妙明本质;但如果你错误地执着于表象,那这种迷惑就成了更深的执念。有些人认为‘阿赖耶识’就是众生共同的佛性被污染了,而众生的差别就在于被污染的程度不同,只要修行到不被污染就可以成道。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要有一个人修行成功、内心清净了,所有人就都应该跟着悟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这个人修行成功,说明他的‘道’、也就是菩提自性已经不再被污染,而如果所有人的‘道’都是同一个,那岂不是所有人都跟着清净悟道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问上师:我懂了,不能说众生有同一个本心,也不能说有同一个阿赖耶识。因为众生和众生心(业障)都是菩提妙幻法性,没有你、我、众生这些固定的相。

上师回答:对。菩提自性,本性灵妙觉明,有障碍时显现作用,无障碍时湛然清明。为什么叫“明”?因为在障碍中显现,所以叫“明”。但这种“明白”还不是真正的菩提明见,就像水中倒影的月亮,既不是真月,也不是影子。你现在的理解,还是用意识心去认知,是在“明白”的基础上产生的想法。

我问上师:既然菩提妙心本性灵妙觉明,有障碍才显现作用,那众生的一切识障从哪里来的?

上师回答:这都是无数劫以来,众生自己造作的结果。时间久了,把虚妄当成真实,误以为世界、山河大地、众生这些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从而迷失本性,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为什么?因为见闻觉知后留下的虚妄念头,就像眼病患者看到空中有花。而山河大地这些业障,又随着见闻觉知不断显现。所以对菩提妙本自性来说,见闻觉知就像眼病。

我问上师:我生来就看到山河大地在那里,为什么说是我自己的念头造成的,还留下障碍呢?

上师回答:所有众生,从入胎开始就带着虚妄的念想,一代代传递这些颠倒认知,形成六根来感受世界,然后以妄续妄,念头不断产生。现在你明白了根本,不再颠倒,就能脱离烦恼,当下见到清净本然的真实本性。一切所见,都是清净自然的,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法。能做到不起执着心,就是清净的修行人,就能修持三摩地。

我问上师:我怎么才能做到不起执着心呢?

上师回答:每个人业障不同,果报也不同。如果你发愿修行,愿意脱离贪嗔痴,诸佛菩萨就会护佑你,修行路上就少些阻碍,也不会被魔事干扰。慢慢在佛法中领悟中道,时间久了,心自然就远离贪爱、嗔恨和怨怼了。

看完妙成龙微微皱眉,合上书本,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开口说道:“今天听了上师讲的这些,虽明白了众生本心和阿赖耶识都不可执着,可真要在生活中时时不起执念,谈何容易。就拿我每日的功课来说,有时总想着要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执念呢?”

盛施圆轻轻点头,思索片刻后说:“确实如此,我也有同感。上师说一切识障都是众生自己造作的结果,那我们平日里那些不经意间的起心动念,说不定就在积累新的业障。但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或许可以试着在每一个念头升起时,多问自己一句,这是不是虚妄的呢?”

妙成龙叹了口气,接着说:“可生来便被虚妄的念想包裹,如今想要从中解脱,感觉前路漫漫。就像上师说的从入胎就带着颠倒认知,这一代代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啊。”

“但上师也说了,只要明白了根本,不再颠倒,就能脱离烦恼。”盛施圆目光坚定,“我们既然已经知晓了这些道理,便是迈出了第一步。就像那盏佛前的灯,虽只能照亮一小方天地,却也能指引我们前行。”

妙成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意:“你说得对。而且上师还提到,发愿修行,诸佛菩萨会护佑我们,减少修行路上的阻碍。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慢慢领悟中道,定能让心远离贪嗔痴。对了,你打算如何在日常中修行,做到不起执着心呢?”

盛施圆抬头望向天空,缓缓说道:“我想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吃饭时专注于每一口饭菜的滋味,不被杂念干扰;与人相处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被情绪左右。通过这些点滴小事来磨炼自己的心性,你呢,有什么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