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归京密议(2 / 2)
郑春和也有些愕然:“殿下难道忘了,您也是皇城司勾当公事,而且是皇城司第一把交椅,魏节查不出来的事,官家当然要指望你了。”
赵孝骞一怔,然后拍了拍脑袋。
在外带兵太久,习惯了大开大合的路数,一时间竟好像真忘了,我特么还兼职大宋特务头子呢。
“郑内侍,我在外太久,不知皇城之事,小皇子薨逝究竟有何内幕”赵孝骞神情凝重地问道。
郑春和摇头:“奴婢日夜贴身服侍官家,可官家并未透露太多,小皇子薨逝后,官家的脾性变了许多,整个人有些……阴鸷了,旁人也更猜不透官家的想法了。”
赵孝骞心头一沉,都说男人一辈子都是孩子,但每次经历人生的风浪后,都会令男人更成熟。
赵煦二十多岁经历丧子之痛,想必这段日子他的脾气心性已改变了不少。
以后朝堂的衮衮诸公,大约能体会到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了。
定了定神,赵孝骞平复了心情,跟着郑春和来到福宁殿。
进殿之后,赵孝骞二话不说先行臣礼:“臣赵孝骞,奉诏赶回汴京觐见。”
殿内的长案后,传来赵煦爽朗的笑声:“子安不必如此,你我兄弟间何必讲究这些虚礼,快过来。”
赵孝骞小心地走近,见赵煦表情欣喜,眉宇间虽然沉积着阴郁之色,但跟以往也没太大的区别。
坐在椅子上,赵孝骞谨慎地道:“臣在真定府惊闻宫闱巨变,臣心中悲痛,亦望官家节哀,官家还很年轻,调养好身子,将来开枝散叶不难。”
赵煦沉默了一会儿,道:“朕以后大约是不容易再得皇子了。”
赵孝骞愕然:“官家何出此言”
赵煦淡淡一笑:“朕自幼体弱多病,常年汤药不断,朕甚至还试过道家丹药,茂儿薨后,太医给朕把过脉,说是天生精弱,得二女一子已是蒙天之幸,日后再想得皇子,只能靠运气了。”
赵孝骞惊讶地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安慰。
殿内气氛有些寂然,带着几许压抑的气息。
良久,赵孝骞低声道:“官家宽怀,人不能跟自己过不去,天道有阴阳,人间有病即有药,官家这点小毛病定能治好。”
“若太医指望不上,臣以后多留意民间的名医,为官家求医问药,如若遇到合适的人,臣便马上将他推荐入宫。”
赵煦笑了:“子安有心了,放眼朝堂,能对朕如此忠心者,朕唯见子安一人。”
“官家言重了,朝堂之上忠臣良将实多,并不知臣一人。”
赵煦笑了笑,也不与他争辩,显得有点莫测。
“你送来的一窝蜂,朕亲自试过了,非常不错,子安心思灵巧,满朝上下对火器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者,也仅只子安一人了,此物神奇,朕都不知子安是如何想出来的。”
赵煦夸得很用力,显然对一窝蜂这东西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上次与辽军交战,中路折损三千将士,臣心疼得不行,与麾下将领聊起过程,我大宋折损的三千将士,主要是因为辽军当时冲破了我军第一防线。”
“燧发枪虽厉害,但不宜近战,我军的折损是与敌人近身肉搏造成的。”
“臣日夜苦思,于是想出了一窝蜂,专门用来克制两百步内的敌军,而且以开散弹的方式炸开,能大面积对敌军造成杀伤,此物究竟威力如何,日后收复燕云之战时,臣打算试一试。”
赵煦笑赞道:“好,好!不愧是子安,果真长了一颗玲珑心。此物与燧发枪配合,战场之上无论远程还是近战,我军皆可无敌矣,收复燕云的难度怕是更小了吧”
赵孝骞也笑道:“没错,臣造的一窝蜂,其实就是为收复燕云做准备,将来若用来攻城,想必效果也不差的。”
赵煦又与他聊了一会儿家常,说起宗亲的一些琐事八卦,聊天时他的表情跟以往一样正常,甚至不时还开心爽朗地大笑几声。
但赵孝骞一直揣着小心,刚经历丧子之痛的赵煦,还没过几日便能笑得如此开心,本身就有点不正常。
最怕的是帝王将真正阴鸷的心思,都完美地藏在心里,对外却不形于色。
赵孝骞不得不小心,因为他是手握十万兵权的主帅,这样的人往往是第一个被帝王猜忌的。
聊了半晌,赵煦渐渐收起笑容,脸上变得面无表情,缓缓道:“朕突然召你回京,子安可知所为何事”
“臣不知,接到官家旨意后,臣当日便启程了,臣久离皇城,不知汴京发生了何事。”
赵煦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朕召你回京,是为了要你查缉小皇子薨逝一事。”
“朕知道,茂儿的死不寻常,朕要你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