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赵常山抽时间跑了一趟鹤岗,给周叔打了一个电话。
上面领导听到麦子晒好了一句话就是迟测生变,周叔迫不及待的就带着队就朝着赵常山这里奔来。
上午9点打的电话,下午3点就带着卡车冲了过来。
进了院子看到铺的厚厚一层麦子,也是高兴的不行。
这些麦子绝对可以当种子来用的。
和边上农场报告的差不多。
让人装袋称重。
赵常山知道这一群人还没吃午饭。
让他们先装车。
大厨房的大锅炖菜,小厨房的大锅蒸米。
二合面的馒头没时间做,关键是得发面。
最后还是蒸米来的划算。
木桶蒸饭,管够,再弄十几穗嫩玉米切粒,和大米一起蒸,绝对的美味,
三只鸡切块,弄上一盆的土豆切块。
土豆烧鸡块。
配上赵常山腌制的咸菜。
一个人造了一大碗。
干活也是相当的没话说。
周叔这边给小麦来了个定价,这麦子绝对是上了一等的,就按照一斤0.108收。
20多人,从下午3点忙活到了6点多,这才算是全部装袋称重。
一共是斤,400亩地,上了十万斤。
估计这是今年北大荒头一份的。
赵常山这边水足肥料足,一亩地到356.7斤。
这年头的麦子,一亩地上350斤的绝对是好麦子。
还是老农精心伺候的那种地才有可能。
周叔看着赵常山那刚毅的脸庞,他立刻脑补了赵常山为了种出好粮食吃了多少苦。
也仿佛看到了赵常山没日没夜弯腰在农田里干活的场景,差点鼻子一酸掉下泪来。
叫来跟着的会计,赶紧算钱。
很快噼里啪啦的一通算盘下来,得出了一个数字.6元。
这就是赵常山这一年麦子的收入。
今天来了五辆车,平均一下,差不多一辆拉上190袋麦子,一袋是150斤。
这年头人也是真有力气。
一袋子扛在肩头,踩着踏板就上了车子上面,肩膀一抖,袋子飞进车厢里。
最后每车上面又拉了一些西瓜走。
这西瓜周叔也是给折了钱的,给加了个整,一共元。
哎,这钱该咋花呀。
愁人。
箱子里还有3万多,这又一万五,总钱数都要超5万了。
这还是小麦,后面还有大豆玉米呢。
8月18,中元节。
“旧恨未消闻鬼叫,新仇徒点睨獉阴。兄弟长眠何时慰,更待同胞斩孽侵?。”
赵常山洋洋洒洒写了一首诗。
嗯,不错。
赵常山空间中还有一个大猪头,一个羊头,又拿出来了两条大鱼,大块的肉封。
认认真真的摆了一大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