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心中有君,便足以(1 / 2)
玉凌璋佯装嗔怒,抬手敲了敲男人的脑门:“不然呢?”
“若不信,你仔细瞧瞧这婴孩的眉眼面庞,是否与你霍元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霍元湛被惊喜充斥着,傻乎乎笑道:“信信信!且不说这婴孩的模样,只要是阿凌说的,我都信。”
见他依然这般耿直憨厚,即使自己当初悄无声息离开,又悄无声息出现,对方也从未怪过自己什么?
玉凌璋心中滞闷又愧疚。
她问他:“霍元湛,你就不怪我吗?”
不怪她悄然离开又悄然出现吗?
男人只是摇头笑笑,无奈但终不忍责怪,亦不忍去要求她什么,只说:“只要阿凌舒心便好。”
霍元湛深知,连皇室子弟、皇太女的身份都困不住她,自己又哪有那个能耐,能让她彻底停步呢?
只要她心中有君,他便知足了。
玉凌璋短暂做留,还是又离开了。
她只叮嘱霍元湛:“孩子在生产时不太顺利,身子不大好,我经常游走各地,怕照顾不好他,就交由你这个做父亲的照顾他长大了。”
霍元湛动了动唇,想挽留,却知挽留无果,最后只说:“我会好好抚养他长大的,阿凌若得空,记得常回来看看。”
玉凌璋点点头,最后又补了句:“不要大肆去宣扬孩子生母的身份,若是自己一人难以……”
“不会的。”似是猜到了她想说什么,男人立马保证道:“我听阿凌的,不会去宣扬阿凌的身份。
但我霍元湛此生,只有过阿凌一个女人,也只会有阿凌一个女人。”
于霍元湛而言,此一生,有一心中人足矣。
他不知道,玉凌璋实则一直在被人追杀。将孩子送到他手上,也是怕自己难以护住孩子。
而追杀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好妹妹玉隐笙。
原来在玉隐笙被立为皇太女后,事情走向并不如她期待的那般。
只因玉隐笙被人质疑了,质疑她能耐不够,质疑她不及自己姐姐、恐难以胜任皇太女之位。
若说此前只将玉凌璋当做了竞争对手的玉隐笙,经此一事,是彻底恨上了自己姐姐。前脚刚派了人手去追杀自己姐姐,后脚就开始散播姐姐的死讯。
她知道,只要玉凌璋一死,她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女皇了。
虽说皇室中还有其他皇子,但就那时的情况来说,在南丹,皇子远不如皇女有影响?
这也是因为,玉凌璋后来为何会将小女儿送离霍家的原因。
玉隐笙的皇太女身份本来就是她算计来的,不仅受人质疑,南丹朝中依然有大把臣子支持玉凌璋,始终让她难以心安。
且母皇对她并不满意。只因她听到了零碎风声,说是自己姐姐诞下子嗣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母皇耳中,母皇因此还派了心腹去南丹,似是有意重新培养那婴孩为下一任继承人。
但最终那心腹并未将婴孩带回来,仅仅只因那婴孩非女儿身。
若非南丹长期由女子执政,母皇更为器重皇女,只怕她早已败给了一个襁褓婴儿。
玉隐笙也因此意识到一个可笑的事实:在母皇看来,就算她殚精竭虑、奉上了一切,终究难抵玉凌璋在母皇心中的地位。
连带着,玉凌璋的血脉都比她受母皇器重。
玉隐笙没有除去那个婴孩,一方面女皇已经知晓婴孩的存在,将人除去,怕引起女皇怀疑:另一方面,又因为那是个男娃,不想多此一举。
她意识到想杀玉凌璋并不容易,所以之后她们二人间有了一个约定。大概就是:玉隐笙声明自己会治理好南丹,希望她玉凌璋过好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不要再回南丹搅起动乱。
还道出了玉凌璋离开南丹、任性舍弃皇太女身份后,南丹京师曾爆发了动乱,是她玉隐笙全力平息了动乱。
是她替姐姐承受了任性的后果、亦在忏悔此前差点铸成大错的行为。而玉凌璋身为胞姐,理应大度,不该再与她过多计较。
许是玉凌璋对皇室有愧,再加上玉隐笙身为皇太女,其他的暂且不提,至少身在其位谋其政,她是做到了的。
所以玉凌璋应下了那个约定。
后来玉凌璋意识到自己应该重新提防起自己的好妹妹,是在母皇薨逝后。
女皇一经离世,玉隐笙成功即位后,她终于不再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