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1566:摄政天下 > 第624章 传檄天下

第624章 传檄天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余下的聂豹老夫子和钱德洪老夫子,也被严绍庭剥离了大多数的教学任务,如今就住在书院里精心调养。

回想这几年走过的路。

严绍庭不由生出几分唏嘘。

而严嵩这时候也已经琢磨透彻,开口道:“不论是湖广、两广,还是江西、福建,因距京数千里,都需要好生治理。河南、山东、河北临近京师,倒是可以慢慢来。山西、陕西、辽东则要配合清军来做。所以……海瑞”

严绍庭也没有保留,一五一十的回道:“胡宗宪和顾寰坐镇南方,孙儿和内阁坐镇中枢,海瑞今年预备着升都察院左都御史责成山西、陕西、辽东清军事,阁中最近一直在议论这些事情,近日便会有旨意下。”

见大孙子事事都安排好了。

严嵩也松了一口气,却又莫名问道:“皇帝那边”

严绍庭立马面露无奈,哭笑不得的摇头道:“皇上还是有些年少,有时说话不打思量。课业还是得要加一加,只是孙儿会预备着让他慢慢接触更多的政事,等过上几年慢慢让他过问朝政,大约二十来岁便可以将朝政尽数放手交给他去办了。”

严嵩点了点头,细想一二:“等到那时候你也年近四十了,虽说依着我们当年的年龄,正是秉国当政的时候。但对你却又非如此,到时候便回书院,好生治学。”

说罢。

严嵩眼里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十年光景,也不知爷爷能否再看顾着你们十年。”

严绍庭赶忙为老爷子添了一杯茶,笑着安抚道:“国朝也不是没有百多岁的寿星,等十年后无忧他们也该是成家立业了,孙儿还等着您老到时候能五世同堂,儿孙们喊您老祖宗呢。”

似乎是五世同堂的字眼刺激到了严嵩。

老爷子脸上满是笑容。

“且不说五世同堂,便是老夫的孙儿亲手打造出来的大明,老头子也要亲眼瞧上一瞧!”

……

“都瞧瞧……”

“若是无误,无需补充,这道旨意请陛下阅览用印之后,便下六部吧。”

内阁合议公廨。

高仪亲笔操刀,将最新的一道旨意整理好,分发到高拱、严绍庭、赵贞吉三人手上。

众人低头查阅。

这一次草拟的旨意上,赫然题着传徼两京一十三省新政事几个字,道明旨意的内容相关。

高拱则是将旨意放在一旁,反手取出自己准备好的一道奏疏。

“南直隶、浙江之事如今也已经落定,这道辞呈,不知诸位谁愿代老夫呈奏皇上”

高拱一句话,立马引来了众人注视。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中枢内阁权力交替的时刻来了。

高拱退,严绍庭进。

一退一进。

大明的首辅就要换人了。

严绍庭当即起身,走到高拱面前:“前几日皇上亲自过问过元辅,皇上的意思是……元辅还是应当再操劳几年国事。”

高拱抬头看向他,面带笑容,却是不语。

严绍庭愣了下,而后说道:“非是我提的,而是皇上课业结束后说的。”

高拱眼里闪过一丝波澜:“皇上……”

严绍庭点点头:“确是皇上亲口提及。”

但高拱却摇了摇头:“江山代有才人出,老夫也该散权离朝,回家含饴弄孙咯。”

严绍庭神色有些恍惚,轻口道:“华亭改顺义,这件事还望元辅莫要再推辞了。另外赐邸西安门外,于顺义县敕造顺义伯府,于新郑高老庄村敕造三道牌坊,曰事业光显、曰经伦伟业、曰辅国良相。荫孙世袭锦衣卫千户,子进三阶。”

这是他当初答应隆庆皇帝的事情。

使高拱荣退,留其体面。

现在。

他不光给了高拱体面,更是给了对方无上的荣耀。

对于高拱要散权离朝,交接中枢首辅大位的事情,内阁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见严绍庭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一条条恩赐。

便是高仪这位高拱的好友,也是面露喜色:“此般圣恩,国朝无人可比。肃卿……此生可无憾了!”

高拱霍然起身,看向严绍庭。

“老夫……老夫随你一同面圣,呈奏新法,并……谢恩。”

严绍庭含笑点头。

虽然高拱离朝,但能将对方留在京师附近,对中枢内阁也是一个保障。

不管是照看对方,还是应对不测随时启用对方,都能及时生效。

随后两人便一同入宫去寻小皇帝。

稍晚。

加盖印文‘皇帝之宝’宝玺的圣旨便行发京师六部五寺,晓谕文武百官,会各部通传天下两京一十三省,旨为新朝用新之法传徼天下晓谕军民。

月余后。

已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远在雷州的别院之中。

孩童发出朗朗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汉文帝免田租而国用不匮,宋太祖收节度财权而天下安。朕膺天命,统御华夷,内阁中枢,宵衣旰食,惟念苍生疾苦。近察各省府县赋役之弊,如痈疽溃体,非剜骨不能疗疾。”

“两京一十三省,中枢得生民供养,取天下财税,用之黎庶。今地方有奸,竟成豪右渊薮,丁银转嫁,田赋诡寄,士绅坐享优免而黔首鬻子完粮。此非天灾,实为人祸也!今断然改制,布告天下……”

“一曰厉行摊丁入亩,自今岁起,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国朝疆域,王法覆履之地,丁银悉摊入田亩。各府州重造谕鱼鳞图册,无论官田民田、卫所寺观,但有隐匿虚报者,田产尽没入官,里甲长流徙辽东。布政使司岁遣御史覆勘,亩税过三升者,知府以下皆革职拿问。”

“二曰士民一体纳粮。凡进士、举人、生员,除祭田二十亩循古礼优免,余田皆按实有顷亩起科。各省府县历年逋赋限三月内补纳。提学御史稽核学田,有欺隐者褫革功名,子孙三世不得应试。敢聚众抗粮者,着锦衣卫锁拿进京,按谋逆论。”

“三曰整顿商税。着税司衙门升位同六部,名税部,长为总督,两京一十三省盖以分税司,立税兵营。市舶司关税、市肆门摊税、牙行塌房税等,俱由税课司直征解部。每月红单备录,快马直呈户科稽核。敢有纵容势豪偷漏者,钞关主事凌迟,家产充公。”

“四曰昭彰法度。定《清丈条例》《新编考成条例》《税司条例》,永为定制。今再颁《催科连坐法》,非天灾之地,核六科、税司、户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实情,知府征赋不足九成者以考成贬谪,知县不足八成者以考成问罪,胥吏勒索火耗一钱者剁指示众。各府城门悬铁榜十二款,军民皆可击鼓告发劣绅。”

“今,朕行此四策,实循天道、顺民心,非为固策,尊天敬民,循时增递。诏到之日,即刻张榜晓谕,着漕船、江船遍贴江河沿岸。各镇总兵遣兵丁护卫丈量,有持械聚众阻扰者,格杀勿论!”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

月票月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