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靖明 > 第231章 九时已到,各地送终

第231章 九时已到,各地送终(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锦衣卫浙江行走贺平安古怪地看着这个新式钟。

若是说七日后的晚上九时,那不就是亥时初刻吗?何必还要用这样一个钟来确定时间?

亥时初刻并不难分辨。

就算届时有人呆在并没有滴漏的地方,时间上早了那么一些又或者晚了那么一些,其实也不影响结果吧?

当然了,这个新式钟是很好的。

贺平安看到的

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更易用的计时技术对于整个社会运转效率以及科技研究的意义,但从中先看到了商业利益。

严嵩看到得多一点,所以他现在很重视这件事。

皇明记分号,在浙江还真可以有一件事,只不过那件事何必与孙脩、梁瑶商议?

在拿到孙脩交出来的新名单之后,严嵩能够从中分辨出来浙江有哪些大族过去还算本分。

但他一视同仁。

刘镇元离开杭州的当日,巡抚衙门的帖子就递到了杭州很多人的家里。

但凡在浙江颇有些实力的人家,在杭州都会有宅子。家主不在这的,也会有一个族人或者掌柜、管家在此。

所以巡抚衙门这一个宴会,就基本囊括了浙江六七成的地方大族。

再加上一些杭州附近的人家,那就更多了。

沈远清还没回浙江,他的弟弟沈远涛在。

“你是说,各家都收到了这请柬?”沈远涛再次向管家确认了一下。

“我打听过了,二老爷。在杭州的,各家都收到了。”

沈远涛看着帖子上的内容。

说是皇明记有一桩新的好生意,七日后在杭州织造局邀浙江各家商议合作之事。

浙江能工巧匠颇多,若浙江有人能做好此事,将来是一桩每年至少数十万两乃至百万两的生意。

“看来四川事起,抚台大人真的要安抚浙江了。”沈远涛笑了起来,“既是去赴宴,先备好一份厚礼。”

巡抚衙门里,有几个人正在严嵩面前。

新设的皇明记分号,暂时只在杭州派了三个人。

这三个人,一个是韦霖的干儿子,一个是定国公的庶子,一个是某秀才账房。

现在,他们和柳仲都听着严嵩说话,一旁的浙江巡按御史解昌杰也盯着严嵩。

“你们放心,本抚已经密奏陛下,这事必定不会出岔子。”严嵩很淡定地说道,“柳总管,梁公公想必也已经知会过你了。新法之后,织造局不会仍是旧制,伱不妨早早适应。皇明记之设立,本抚最清楚其过程,如今皇明记诸行,也只是开始。百货行能在浙江从织造局采买丝绸,自然还可以有其他物事。”

柳仲连连点头:“咱家明白。”

梁瑶已经跟他好好交待清楚了,这一回不管遇到什么安排,听命就是。

如果不想浙江的烂账将来翻到他们头上,就好好配合。

严嵩又对韦霖的干儿子韦福说道:“陛下将这皇明座钟与皇明钟送来,只听这赐名,你们也不用担心本抚如此行事。此物,陛下是希望它能遍布大明的。以此物之精巧,若不择天下有志之人以此为业,难道仅凭京中慢慢造办?这里面,牵涉到将来商税,牵涉到勋戚士绅之利,更牵涉到匠户及百姓福祉,还牵涉到陛下实践学!”

解昌杰听不太懂:一个小小的钟,有那么重要吗?

“抚台既已有密奏,咱家自然先听抚台做主。”韦福尽了本分问过就好。

反正按皇明记里现在的说法,严嵩正准备做的也只是“招标”。

这个皇明座钟和皇明钟,目前怎么去造办都得京里派巧匠来教。严嵩在浙江这么做,只怕还是先为新法做文章。

等柳仲和韦福等人离开之后,解昌杰开了口:“严抚台要在浙江择几家造办这皇命座钟与皇明钟,让一些士绅先享新法之利,将来还能多一些课税,这些下官是懂的。匠户和百姓福祉,还有实践学,还要请教。”

接到的皇命是盯着严嵩,但解昌杰从当时刑部大堂审江彬时就见识过严嵩的厉害,他这句话是真心请教。

严嵩对他也不怠慢,很耐心地笑着回答:“大明隐户何其多?清丈田土、重造黄册后,过去许多隐户也不免额外承担一些赋役。贫富共担,不是说只由富者担。大户虽会担得多一点,但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可是贫苦百姓,哪怕只是多了几钱银子的负担,那也是一座山呐。”

解昌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新法之后,赋役负担有增有减,总体而言,贫苦百姓的负担其实是减轻了。可难免他们算不清楚账,在新法之利被他们切身体悟之前就被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煽动。这个过程免不了,故而各省都要因地制宜,想办法让那些没办法再隐在黄册之外的人丁能多一些收入。皇明记之妙,就在于此啊。”

严嵩感慨地跟他解说起自己的安排。

这个钟,造办的过程里首先就需要许多种原料,打磨造办的过程更是费时费力、需要巧技。

依陛下信件中所说,分明是要让天下更多能工巧匠再不断改进。

尤其是其中一点:造办之法,是已经有方略的。

何以能如此精巧,不用滴水或测影便能计时,其中道理已经讲述清楚。接下来,其中齿轮、发条、弹簧等等许多新东西怎么造办得更精细,那为钟盘遮风挡尘的玻璃怎么做得更明净,都是要不断格物明理的。

而这更易携带、更不凭外力的钟对于做许多事、对于整个大明怎么能更有效率地运转起来,严嵩稍微点了点,解昌杰也就明白了。

有了这东西,至少将来许多人再不能随便有不明时辰的借口,公文往来也有更明确的时间记录。

解昌杰想了想之后就问:“若这皇明钟大量造办,铜铁之需会越来越多啊。”

大明的铜铁之缺,本就是一个问题。

“那就是陛下另外筹谋了。”严嵩笑着说道,“总而言之,除了这皇明钟,陛下在万法馆必定还有其余好物。以如今之新法,将来商税担负着重任啊!”

浙江立刻就要拿一批人。在皇帝的决意主持下,新法是不可阻挡的。严嵩明白自己一定要在浙江呆上几年,对他来说,浙江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之地。

因为浙江富,浙江士绅多,浙江的能工巧匠多,浙江的商行也实力不小。

在这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严嵩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施政思路。

趁王守仁这个曾经在“格物”上有过非常深思考的大家还在丁忧,严嵩要用这两个月在浙江描绘一个新蓝图。

严嵩又一次敏锐地发现了皇帝把这东西送过来的用意。

让天下能工巧匠再不断改进岂是全部目的?万事万物若没有利字在其中驱使,就不会更长久地存在下去。

这皇明钟只是一个例证。

物理学问只有能创造新的利益,才会被天下士绅渐渐接受。

现在严嵩开始提前谋划,但刘镇元对这东西的用处,无非是更有效、更精准地抓人罢了。

因为这一次要抓的人很多,散于各地。

牵涉到有可能点燃火药桶、让一些人铤而走险的大事,如今既然不能再钝刀割肉,那就只有雷霆之威。

各地能真的在同一时间行事,最大的作用是事后的震慑。

时间转眼到了刘镇元跟贺平安约定好的时日。

贺平安坐镇杭州,面前是那个留在自己这里的皇明钟。

三根针,短粗的叫做时针,最细长的叫秒针,还有一根分针。

这都是新词,贺平安现在只关注它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是下午五时四十三分了?

原先的计时之法,一天十二时辰,一百刻,每一刻又分为一小刻。按现在这新法子,每天最小的一个计时区分就不是一小刻了,而是与之对应的两分钟二十四秒里的一秒。

贺平安感觉用不到这么精细,他现在只关心南京那边如何了,杭州制造局那边又如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